今年2月,為照顧感染新冠肺炎卻抗拒治療的外婆,阿念從方艙醫院搬去了火神山醫院。
今年10月,《武漢女孩阿念日記》正式出版。
阿念也簽了一份人體器官捐贈書。
阿念。
“有時候,我們根本不知道,是命運決定了我們的方向,還是方向決定了我們的命運。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,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。”
——阿念
90後武漢女孩阿念説,她是一個特別的疫情親歷者。一不小心,就成了一段特殊歷史的見證者。
年初那個冗長的冬季,阿念成為新冠肺炎患者,去到方艙醫院治療,轉院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,眼見外婆身體突然崩壞離世……阿念將這段經歷喻為一場漫長的噩夢,她像是一個被困在名為“疫情”這輛列車上的人,等待着開出隧道的那天。
今年10月,《武漢女孩阿念日記》正式出版,本職工作是編劇的阿念,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。站在親歷者的角度,講述她在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。
“有時候,我們根本不知道,是命運決定了我們的方向,還是方向決定了我們的命運。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,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。”她説。
回憶
把媽媽的媽媽帶回家
對於阿念一家來説,這是一個艱難的春節。今年2月,阿念和外婆、父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,母親當時也成了疑似病例。
2月17日,阿念在方艙醫院接到母親電話,得知外婆病情加重,被送到火神山醫院治療。在醫護人員多番協調下,輕症的她從方艙轉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,她向母親保證,“將媽媽的媽媽帶回家。”
外婆身體衰弱,不願吃飯,阿念總是想方設法哄着她吃。這個倔強的小老太,抽動脈血的疼痛時常令她難以忍受,卻總是主動伸出手,側過頭一言不發。在阿念和朋友視頻連線時,還顫顫巍巍伸手比“耶”,讓他們不要擔心。
喜歡動漫的阿念提到《進擊的巨人》裏的一個場景:“當艾倫的媽媽快被巨人捉住的那一刻,她一開始的反應是對艾倫説,你走,你不要管我。當她快被巨人咬死的那一刻,她卻下意識説,不要拋下我,不要離開我。”阿念聽到那句話,突然一下哭出來,她覺得太真實了。
這個場景與她的火神山經歷重疊。阿念提到,第一天到火神山醫院見到外婆時,這個倔強的小老太一把推開她,告訴孫女,這裏危險,不要留在這兒。但後來,當阿念去做X光,穿上外套的那一刻,外婆眼中突然充滿恐懼。
阿念回憶:“她的眼神,就像是在無聲地問,你要回去了嗎,你可不可以不要拋下我?那時我才知道她有多依賴我。”
碎片
拼湊出16萬字的日記
對阿念而言,比離別更恐怖的,是看着親人一步一步走向離別。
3月6日,阿唸的外婆不幸離世,全家決定遵照外婆遺願,將遺體捐獻做病理研究。這是火神山醫院裏第一例自願捐獻的遺體。
從方艙到火神山,人羣來了又去,志願者、患者、醫生……阿念把這些人喻為困在同一列火車上的人,火車經過一個隧道,他們一起在隧道中等待着開出的那天。
外婆還在時,阿念用小視頻記錄照顧外婆的點點滴滴,也穿梭在火神山醫院,幫媒體尋找新聞當事人。她漸漸走入人們視野,大家親切地叫她“火神山女孩”。
善良、孝順、樂觀、堅強……多重標籤向阿念湧來,她時常覺得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自己,“其實我挺喜歡和爸媽頂嘴的,也不堅強,經常偷偷躲在被窩裏哭。”
疫情過後,本職工作是編劇的她,決定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。她站在親歷者的角度,將喜怒哀樂拼湊起來。
從前她的劇本主題多為甜寵戀愛文,但這一次,是最為艱難的寫作。她將自己在火神山醫院偶然記錄下的文字整理出來,似乎又將這段悲傷的經歷重新走了一程,整個人感覺被抽空了。她認為,大事是不會忘的,最容易忘記的是當下的情緒和細節,所以想要記錄下來。
阿念覺得從前的自己是沒有什麼閲歷的,“今年就好像突然一下從幼兒園直接到了大學,有種跳級成長的感覺,生死的感悟突然就有了。”
今年10月,《武漢女孩阿念日記》正式出版,她的故事被更多讀者關注。
感悟
喜歡向陽而生,也喜歡向死而生
“是痛苦的,也是幸運的。”阿念這樣評價她的2020年,“我覺得人是需要告別的,但是很多家庭或許最後一面也沒見到。我幸運的一點是我能夠去到火神山醫院,雖然親歷外婆離開的過程真的很痛苦也很殘忍,但至少有這樣一段時間我還可以回味。”
前段時間,阿念去接受一個採訪,對方問她最近在看什麼書,她掐指數了數:《墳場之書》《53種離別》……所列的書單全部與自然規律有關。她常常會沉溺在其中,然後情緒失控。
“似乎能離外婆近一點”,阿唸的目光望向遠方,從前她覺得離別很簡單,就是愛的傳遞,或生命的延續。但今年,親歷疫情和親人的離去,讓她下意識不斷去思考生死。
阿唸的書桌上還羅列着幾本教材:《異種移植》《活體器官移植》……外婆捐獻遺體後,她開始研究這方面的專業知識,慢慢明白“大體老師”是一種希望的延續,自己也簽了一份人體器官捐贈書。
疫情經歷艱難而深刻,但阿念所有的記憶都給了《武漢女孩阿念日記》,今後她不願意再記錄,而想要以另一種方式融入劇本——關於器官移植,關於生命延續。
“談及生死,其實並不消極。”阿念説,她喜歡向陽而生,也喜歡向死而生,“也許我們會在歷經無數次告別之後,才能學會如何面對真正的離別”。
華西都市報-封面新聞記者廖秀李佳雨
北京攝影報道
新聞推薦
掃碼觀看視頻12月18日,江蘇無錫一輛小車墜河駕駛員被困車內,附近車行員工馮永華和王寧帶上修車工具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...